苏民为农服务网

2013年宝应县水稻生产技术意见

 

  2012年,全县各地紧紧围绕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目标,强化稻作科技创新集成与推广应用,深入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,大力推进各项关键措施落实,全县水稻生产取得突出成绩,亩均产662公斤,较去年622公斤增产40公斤,增收112元,为全县粮食实现“九连增”做出重要贡献。
  2013年是全面贯彻“十八大”报告的开局之年,党的“十八大”报告提出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,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”的总要求。各镇要认真总结2012年水稻生产的成功经验,深入开展调研分析,进一步创新服务举措,提升技术服务指导水平,为全县粮食力争实现“十连增”做出新的贡献。
  一、发展思路与目标  
  (一)总体思路
  按照“高产、优质、高效、生态、安全”的发展要求,坚持“稳定面积、主攻单产、改善品质、优化布局、提高效益”的发展主线,突出加快推进水稻生产规模化、机械化、标准化,创新技术推广与服务方式,强化关键配套技术组装集成与推广普及,切实提高良种良法覆盖应用率,充分挖掘科技增产潜力,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。
  (二)发展目标
  2013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8万亩以上,单产保持在650公斤以上,总产保持在57万吨以上。全县机插秧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,秸秆机械全量还田应用面积40万亩,直播稻要控制在5万亩以内。围绕上述目标,全县水稻生产要进一步加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、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,优化主推品种的合理布局,加快普及主推技术,切实保障水稻生产稳产、增产。
  二、关键技术措施
  (一)强化主推品种宣传与应用。
  1、加强主推品种宣传。按照省农委发布的主要农作物2012-2013年四主推推介名录,结合本地具体情况,充分利用国家水稻良种补贴政策引导作用,加强水稻主推品种的展示、示范宣传与推广工作,开展优新品种的试验、示范工作,引导农民选用主推品种,提高良种覆盖率。
  2、优化品种应用布局。依据各地生态条件,按照充分挖掘温光资源潜力、适应不同播栽方式、良种良法配套、规模化连片种植的原则,优化品种区域布局,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。我县优质籼稻品种主推丰优香占,粳稻品种主推武运粳24、中稻1号,同时积极示范种植宁粳5号、南粳9108、南粳49。南粳9108是迟熟中粳新品种,稻米品质优,食味品质好,己通过省品种审定,在去年全国稻米博览会上被评为“金奖大米”,该品种产量超过淮稻5号,是替代淮稻5号的最佳品种,生产上防止黑条矮缩病发生。
  (二)强化主推技术培训与指导
  1、加强主推技术宣传培训。依据省农委发布的水稻主推技术,结合本县实际生产情况,我县主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、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、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、水稻肥床旱育壮秧高产栽培技术。各镇要结合本地具体情况,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与推广计划,全方位、分层次、大范围地组织培训班、现场会、专家咨询、印发明白纸等活动,加强主推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工作,提升稻作水平。
  2、继续压减直播稻面积。认真贯彻落实省农委确定的“直改插和高产增效创建”的“三改一创建”工程,大力宣传推广机插秧、旱育稀植等高产等稻作技术,将直播稻面积控制在5万亩以内。同时做好对应用直播稻农户的技术指导,减轻因直播栽培管理不规范带来的减产损失。
  3、规范开展商品化集中育秧。依据水稻高产增效创建项目落实情况,进一步加强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建设,支持水稻机插秧合作社、农技(农机)服务站、基层村组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商品化育供秧示范。各示范点应及早抓好落实,有组织、有计划、有针对性地开展商品化育供秧现场观摩、交流、培训等活动。通过项目集中实施,集成一批适应不同区域机插稻栽培技术规范,培养一批机插稻规模示范村、切实提高项目实施效果。
  4、切实加强服务指导。镇、村两级农技人员要密切关注水稻生长动态,及时了解苗情、灾情,提出阶段性技术指导意见,增强技术指导的针对性、时效性和科学性。在育秧期、分蘖期、穗分化期和成熟期等关键时期,深入田头、深入农户,特别要与大规模种植户结对,开展现场指导、田头培训,及时落实关键技术,将先进技术普及到户。
  (三)强化高产配套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推广,不断提升稻作科技支撑能力。
  各镇要紧密结合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、水稻高产增效创建、水稻科技入户工程等重大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项目实施,针对制约当前水稻生产发展的技术难点,认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工作,强化高产配套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推广,组装集成适宜全县不同稻区、不同播栽方式、不同品种类型的水稻稳定高产技术体系,不断提升稻作科技支撑能力,力争实现单产新跨越。
  1、进一步强化机插农机农艺结合配套技术研究与集成。重点加强机插育秧、精确移栽、肥水配套精确管理等关键技术集成研究,突出集中育供秧,大力试验示范育秧专用产品,增强秧龄弹性,培育适插标准壮秧,集成机插农机农艺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。
  2、强化秸秆机械还田机插稻作技术的创新集成与示范应用。进一步强化秸秆机械还田与机插等主体栽培方式的有机结合,主要研究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后肥料运筹及水浆管理等关键技术,集成秸秆机械还田水稻轻简、高产、高效栽培技术体系。
  3、开展稻麦周年高产耕作栽培技术的研究。按照充分利用资源的原则,开展稻麦两熟相协调的农作制度、栽培方式、品种布局搭配等研究,探索稻麦周年高产更高产栽培新模式。
  4、全面普及精确定量栽培技术。以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为指导,结合本地生产实践,开展不同播栽方式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,明确不同播栽方式高产栽培的基本苗、肥料运筹、水浆管理的关键技术,集成配套适宜不同区域、不同播栽方式、不同品种类型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,简化操作程序,提高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。
  5、水稻抗逆调控技术创新。开展水稻防倒伏的试验,开展各类抗倒伏产品专题试验,示范水稻防倒伏成熟产品。针对秸秆全量还田后水稻普遍存在僵苗的问题,坚持浅湿灌溉,推广应用保施利等防僵苗生化调节剂。开展水稻耐低温和抗高温的田间观察与记载,研究相应抗逆技术措施,提高水稻生产抗逆应变能力。
  (四)强化高产增效创建与宣传
  1、科学制定创建技术方案。认真组织实施好水稻高产增效创建任务,总结先进经验,科学制定创建技术方案,积极扩大创建规模,把高产增效创建作为推进水稻高产技术普及化的重要抓手,切实提高水稻产量、农民种田收益。
  2、实行专家、技术人员挂片指导。充分发挥各级专家、技术人员在高产增效创建中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作用。强化专家分区挂片指导制度,镇农技人员蹲点驻村,积极开展农技人员蹲点包干服务工作,抓好技术指导,促进关键技术措施普及到位。完善整县、整镇整建制创建推进机制,加大推进力度。
  3、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。进一步规范专业化服务组织,按照“五有五统一”要求,规范服务行为,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。利用水稻高产增效创建项目实施契机,逐步规范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,完善合作组织基本信息库,加强跟踪管理,加大培训力度,规范服务标准,提高服务水平,全面推进万亩片专业化服务覆盖面,提高技术应用规范化、标准化、普及化水平,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。
  4、推进水稻适度规模经营。积极发展多种形式水稻适度规模经营,引导农民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扩大种植规模,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对接,提高标准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水平。根据示范片区域分布特点,万亩片要重点建设3个以上千亩方和10个以上百亩攻关方,以点带面,带动万亩片增产增效。应以万亩示范片建设为抓手,按照统一区域布局、统一种子种苗、统一技术标准、统一技术标准、统一专业化服务,实行订单种植的“四统一订单”模式,将万亩片建成规模化水稻订单种植基地,发展绿色或有机水稻生产,促进水稻增产增效。
  5、强化苗情监测点建设,提高生产技术指导水平。做好水稻苗情监测工作,实时掌握苗情、水情、虫情、肥情,认真开展综合分析,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技术意见,并利用现代信息手段,及时报送苗情、灾情,构建全县水稻科学、系统的苗情上报体系与工作机制,为全县水稻生产做好服务指导。一是明确苗情监测点。承担水稻高产增效创建项目镇将做为今年全县水稻的苗情监测点,要认真承担全县苗情监测任务。二是明确苗情监测责任人。各监测点要明确苗情调查负责人,切实负责起苗情动态监测工作,杜绝出现因人员变化而影响正常苗情监测工作,确保工作连续性。三是规范苗情上报工作。依据县制定的苗情上报内容、上报时间要求及有关表格,各镇要切实抓好苗情汇总与上报工作,并及时提出生产管理技术意见,为县农委全面及时了解各地生产动态,制订指导意见及管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。
  

江苏苏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
20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