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民为农服务网

水稻赤枯病防治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  近几日,通过农委踏田调查,发现部分水稻田有赤枯病发生,现将水稻赤枯病症状、发生原因、防治措施简介如下:
 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生理性病害,在水稻分蘖期容易发生。此病一旦发生,会造成稻苗出叶慢、分蘖迟缓或不分蘖、株型簇立、根系发育不良等,引起僵苗不发,严重阻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。

  一般水稻分蘖后开始发生,分蘖盛期达到高峰。受害水稻矮化,老叶黄化,心叶变窄、直,茎秆细小,分蘖少而小。初期上部叶片为深绿色或暗绿色,进而基部老叶尖端出现边缘不清的褐色小点或短条斑,后发展成为大小不等的不规则铁锈状斑点。以后病斑逐渐增多、扩大,叶片多由叶尖向基部逐渐变为赤褐色枯死,并由下叶向上叶蔓延,严重的全株只剩下少数新叶保持绿色,远望似火烧状。叶鞘与叶片症状相似,产生赤褐色至污褐色小斑点,以后枯死。拔起病株,可见根部老化,整个根系呈黄褐色至暗褐色,新根和须根没有或很少,有的稻株根部发黑甚至腐烂,发出硫化氢臭味。有的病株叶片还可并发胡麻叶斑病。

  【病因】

  水稻赤枯病是一类生理性病害,其原因大体包括下述两个方面:

稻田中有毒物质的产生与累积。包括硫化氢、有机酸、二氧化碳和沼气等有毒物质,不仅直接伤害稻株根部,阻碍呼吸和养分的吸收,而且其陆续散发出的气泡,使稻田土壤表层浮而不实,致稻株扎根不稳,也影响发根分蘖,终致根系发黑、朽腐、稻株生长不良。

  稻田钾、磷、锌等营养元素缺乏或不能被吸收利用。

  钾、磷、锌等营养元素的缺乏或不能被吸收利用,多见于山区秧地稻田、靠雨水的望天田、轻砂质田、过酸的红壤和黄壤稻田。这些稻田或者有机质缺乏,上述营养元素含量低;或者其营养元素溶解度低,成为不可被吸收利用状态。还有氮磷钾钙等营养元素不平衡,也会影响稻株对磷、钾、锌等的吸收利用,从而造成植株矮小、分蘖减少、叶片窄短、直立、卷曲、皱折和红褐斑点等缺素症状。

  稻株根系变黑、朽腐,多见于土壤通透不良的烂泥田、地下水位高的湖洋田、长期积水的深灌田、酸性过强的铁锈田、山坑串灌的冷底田等田类;或因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厩肥、堆肥、饼肥,或绿肥施用过量,在温度较低时有机质分解缓慢,温度升高时又急剧分解,形成土壤缺氧,在嫌气状态下有机质分解形成硫化氢等多种有毒物质,毒害稻株根部,生长受阻,叶片也由下而上表现赤枯症状。

  【防治方法】

  防治水稻赤枯病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,以预防为主,并根据不同发生类型进行针对性防治。

  改良土壤结构与增施钾肥、锌肥是根本措施。

  改良稻田土壤结构:通过选地与加深土壤耕作层,并增施腐熟的有机粪肥与绿肥来改良土壤团粒结构,尽量不用砂土、黏土做稻田。增施钾肥或锌肥:对缺钾的稻田,应以基肥形式,施氢化钾或硫酸钾812kg/亩或草木灰6080kg/亩。砂土稻田因钾素易流失,基肥应改分几次追肥应用。对缺锌的稻田,可施硫酸锌12.5kg/亩作基肥,也可用0.5%的硫酸锌液于插秧前蘸稻根。

  加强稻田水肥管理:应在基肥中施用腐熟的粪肥、绿肥等。水稻插秧后应进行浅水勤灌,适时排水晒田,并结合追施速效肥料,促进稻株早发,使根系发育健壮,减轻发病。

  发现症状及时控制病情:对已发病的稻田,应根据缺素的种类,及时追肥,控制病情。对缺钾性赤枯病,应立即排水,追施氯化钾46kg/亩,以后浅水勤灌,促进新根形成,也可喷1%氯化钾或硫酸钾液4050kg/亩进行叶面追肥。

江苏苏民农资连锁有限公司
20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