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肉种鸭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怎样进行?
- "肉种鸭育成期的饲养管理:一、饲养方式:肉用种鸭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管理方式。二、转群和分群:转群前1周,应准备好育成鸭舍,并在转群前12至24小时加满29日龄的饲喂量,加满池水。每群1套(140只鸭)或2套鸭,各群之间用0.7米高的物件隔离,以防混群。公母混养,也可分开饲养。公母分开饲养,能够准确控制其体重,但必须要在公鸭群内混少量的母鸭,其目的是使公鸭在生长过程中有“性的记忆”,否则会导致受精率降低。一般每10只公鸭配1只母鸭。三、限制饲养:限制饲养的目的在于控制体重,使其具有适合产蛋的体重,做到适时的性成熟和体成熟,减少初产期产过小蛋和产蛋后期产过大蛋的数量,防止因采食过多而导致体重过肥,减少死亡、淘汰数;提高种鸭的生产力(产蛋率和受精率);延长种鸭的有效利用期,节省饲料,从而达到提高饲养父母代种鸭的经济效益。四、光照控制:原则是不要延长光照时间或增加光照强度,以防过早性成熟。5至20周龄,每日固定9至10小时的自然光照,实际生产中多在此期采用自然光照。五、育成期的选择:在产蛋前2周左右对种鸭进行第二次选择。这次选择的重点是配种公鸭,选择符合品种体重指标、健康状态良好、活泼灵敏、体形好、羽毛丰满不松散、双脚强壮有力、质量最好的公鸭留种。而母鸭主要是淘汰体质特别弱的个体,公、母的配种比例为1公比5母。六、产蛋前的准备:若公、母鸭分开饲养的,于18周龄按公、母1比5的比例混群。"
农业农村部专供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