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大豆田间杂草的综合防治技术?
- 杂草对大豆生长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:一是在地下部与大豆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,地上部与大豆争夺生长空间,争阳光;二是由于杂草的存在,增加了大豆田的湿度,使得大豆容易感染病虫害;三是有一些杂草在生长过程中,或残体降解后产生某些化学物质毒害大豆生长;四是某些杂草是大豆病虫害的传播媒介,杂草存在,病虫害发生普遍且严重。杂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最终体现为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,严重时甚至可以绝产。大豆田杂草种群的演变受栽培措施和防除措施的影响。近年来黑龙扛垦区大豆田在连续使用氟乐灵后,杂草群落的变化大,原有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受到控制,而鸭跖草、狼尾巴草、节蓼、酸模叶蓼、苍耳、龙葵等阔叶杂草取代了稗草、野燕麦、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,成为田间的主要杂草。由于杂草的种类繁多,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,不同杂草发芽出苗在时间上差异很大,给除草带来困难。在生产上,仅依靠单一的措施是难以控制大豆田整个生长期杂草危害的。为了经济、安全、有效地控制杂草,必须贯彻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,因地制宜,合理地应用各种必要的防除措施,充分发挥各种防除措施的优点,互相协调,取长补短,把杂草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。
农业农村部专供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