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大豆菌核病的危害症状及病原菌?
- 大豆菌核病发生原因和症状:大豆菌核病,又称白腐病,是一种毁灭性的茎部病害,菌核病在田间呈片状分布,病株枯死早的不结实,或因分枝减少而结荚少,籽粒秕小,平均减产15%。大豆菌核病因重迎茬、油菜和向日葵种植面积增加、大豆少耕耙茬等原因,田间菌源增加,危害有加重趋势。病害主要发生在植株封垄以后,常在7月雨季盛发。病株茎部接近地面处或分枝处,产生不规则形的褪绿或淡褐色斑块,迅速向上下蔓延扩大。患部润湿,并布满白色菌丝体。病部扩展至环绕茎秆时,病部以上的组织萎蔫枯死或凋萎,后期病部组织纵裂呈麻秆状。菌丝丛中形成大量黑色鼠粪状菌核,病部表皮破裂,木质部外露呈苍白色。剖开病茎,内部也充满菌丝和成行排列的菌核。影响菌核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和田间菌源量。大豆重迎茬种植,或与向日葵、油菜轮作,田间遗留大量菌核,发病重;大豆分枝期降雨多,田间湿度大,病害重;地势低洼、施用氮肥过多、大豆生长过于茂密、通风不良,均能促进发病。
农业农村部专供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