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水稻应怎样适度晒田?
- 水稻适度晒田:水稻晒田即要及时,又要适度。晒田的过程,即由露田到晒田,多露轻晒。即使在水稻生长过程中,生态需水表现突出时,也应该排水露田晒田,尤其是对土壤缺氧而出现黑根稻禾的田块,更应及时排水露田晒田,使土壤的气体充分交换,增加氧气,促发新根。对不同土质、稻苗群体和水资源等情况而科学调控其田程度。一、高肥田和低渍田、冷浸田适当重晒;密度大、叶色过浓的植株徒长禾苗也应重晒,以抑制叶片猛长,利于通风透光,促进禾苗健壮。一般可晒至田面坚实,人下田行走不陷脚,田面出现细裂缝即可,但应注意避免晒田过度而使禾苗缺水、断根,挫伤禾苗长势,影响幼穗分化发育。二、沙质田、浅瘦田宜多露轻晒。由于沙质田和浅瘦田的土质浅而瘦,有机质含量低,禾苗不旺长,分蘖力不强,因此应采用多露促蘖,增加低位分蘖;轻晒炼苗,促向高产群体发展。一般可晒至田面开始硬皮,手按田不沾泥,田面出现2至5毫米的微裂缝即可。三、露水田、缺水田注意蓄水保湿防旱。为确保晒田适度,从实际出发,不能为晒田而晒田,有时要灌“跑马水”,调节田间小气候。对漏水田和缺水灌溉的稻田,应注意蓄雨保持田面有适当水层,保持土壤湿度,防久旱缺水而阻碍水稻的生长发育。
农业农村部专供资料